close

  第一篇的電影筆記,下手前總是有點緊張,索性就先簡化我上學期末的電影概論期末報告貼上來。
  從洋洋灑灑總共七千多字刪減至以下,我猜應該是我此生唯一一篇篇幅這麼長、對鏡頭語言分析這麼詳盡的筆記了,之後的筆記應該比較多著重於劇本的分析,畢竟這也是我真正感興趣以及未來想做的事。
  無法像真正的影評人那樣說出多麼厲害、精闢的見解,只是希望能夠慢慢學著對某個東西、某件事情表達出自己完整的看法,即便它不夠成熟準確。

 

undefined

2011/午夜巴黎
編劇/導演:伍迪.艾倫

 

 

  • 攝影

       電影午夜巴黎中,為了表現出巴黎這個城市的浪漫和唯美,以較為形式主義的攝影風格在描繪巴黎的現實生活,每個構圖都像是放在旅遊書上的風景照,很快抓住了觀眾的眼睛。電影片頭更大膽地使用了三分多鐘,一共 58個定拍的空景、街景,從巴黎的清晨到深夜,從晴天到雨天,開頭就企圖讓觀眾明白巴黎的美,以及生活在巴黎是件令人嚮往事情。


      電影中使用很多的遠景和全景鏡頭,像是一開始吉爾和保羅等四人遊凡爾賽宮,四人在廣場上的畫面,使用全景加上廣角的深焦鏡頭,讓觀眾有清晰且足夠的背景資訊。夜晚吉爾迷路在巴黎街道中,搭上通往1920年代的老爺車,以及後來和1920年代的藝術家們夜遊在巴黎街道等鏡頭,也都以遠景拍攝。


      除了遠景鏡頭,午夜巴黎也使用大量的二人、三人或多人鏡頭,通常是半身,讓觀眾能清楚看出角色間的互動方式、親疏遠近。這樣的鏡頭在午夜之後吉爾回到1920年代的戲份中尤為重要,因為這樣的中景鏡頭除了面部表情外也著重在肢體語言的表現,能充分展現那個年代在社交方面的特色,並且能透過這樣的鏡頭釐清每個角色之間的關係,也讓觀眾清楚感受到在黃金年代的吉爾與大家相處上的融洽,再對比回到現代吉爾總是格格不入。
      

      午夜巴黎定調為一部浪漫喜劇,雖然帶有奇幻色彩,但主要還是在表現「人的生活」,不論是現在、黃金年代或是美好時代,那都是真實地活著,導演並沒有想要給觀眾一種虛幻的感覺,因此整部片的拍攝角度幾乎都是平視角度,用較為客觀的方式在講故事。

      
      燈光風格則是因應劇情上兩條軸線的分業而有所不同,一邊是現代,一邊是過去,現代隸屬於白天,而過去則屬於夜晚,在現代世界都是採高調風格,常用日光和白光,維持一貫的明亮。回到深夜的黃金年代後燈光依舊是明亮的,所有細節都看得清楚,但使用的都是黃光,像是夜晚街道上的路燈,或是酒吧。1920年代的巴黎中則較為低調,除了畫作和紅磨坊的舞者外,其他角色的服裝則比較多為黑、灰、白,道具常擺以黃色的燈。


     
  • 場面調度


       這部電影的場面調度中,特別多是用演員之間的位置和距離關係在講故事,也感覺得出來導演喜歡拍攝熱鬧的或是多層次的鏡頭,當然也許是因為是屬於喜劇類的電影的原因。


      電影開始後不久一場四人同遊的戲,吉爾女友伊内茲和她的朋友保羅嘲諷吉爾的小說,說那些緬懷過去的人只是不願面對現實罷了。景框中佔據中間位置且版面最大的是保羅,保羅將吉爾和伊内茲隔成兩邊,而吉爾被擠到了景框的邊緣,看起來又渺小又可憐。


      後來演員移動了位置,一行人向畫面左邊走去,帶頭的是保羅,其妻子和伊内茲跟隨,而吉爾被留在前行方向的後端,其背後建築物也與之對應,左邊那棟高過於景框,中間次之,吉爾則在那排建築之外。這樣的位置說明了四人的關係,掉書袋的保羅是有發言權的人,伊内茲是崇拜者,吉爾則是格格不入,沒有話語權的邊緣人。而這一場戲的最後,保羅和導遊爭論羅丹妻子問題的橋段中,也可以明顯地看出演員位置與其劇中關係的對應:吉爾和女友伊内茲呈現的是親密距離,保羅和導遊之間則是社會距離。


       而前述說到導演在這部電影中喜歡使用多層次的鏡頭,像是吉爾和阿德里亞娜第一次見面那場戲:鏡頭位置正好可以看見阿德里亞娜走進小房間,不久之後吉爾跟進去,而房間外頭的談話持續進行著。前景是主角二人,中景是房間擺設和牆,遠景則是海明威和斯坦因,構圖呈現一種平衡的狀態,這樣的設計讓鏡頭看起來活潑又豐富。



      另一場現代的戲是在飯店中,醫生在為伊内茲的父親看診,伊内茲和吉爾討論著關於耳環的事,用的也是相同的手法 。 前景是看診的情況,中景是房內的柱子,遠景則是喋喋不休爭論著的兩人。同一個場景兩件事同時進行而不互相干擾,安靜的伊内茲父母親、不相干的醫生、焦急的伊内茲和窘迫的吉爾,搭配起來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滑稽和笑果 。


       午夜巴黎後半段有一場吉爾和阿德里亞娜散步的戲,走位安排演員從對街穿越馬路到擺放攝影機的這頭,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不太理解這個安排有什麼意義,第二次看才發現原來這個動作是一種預示效果。兩人過街之後,往攝影機的方向走近,一直到大概半身位置,吉爾停下來吻了阿德里亞娜。過街的動作象徵了踰越、闖越的意思,是要預示吉爾即將跨越心中的那條道德界線,承認自己愛上了阿德里亞娜並親吻了她。

     
  • 剪輯

       在剪輯方面運用了相當多一鏡到底的鏡頭,很多場戲的剪接點都非常少,導演以安排完善的場面調度,透過演員的走位和表演代替了剪輯,有些場次甚至只用一個長鏡頭便結束。
      像是電影一開始四人同遊凡爾賽,一路閱覽風景一邊聊著天的戲,兩分多鐘的對話戲,透過不斷地變換位置、停留、再走位以及攝影機運動的搭配製造出各種遠景、中景、近景的變換,不需要透過剪接還是表現了豐富的鏡位變換,讓對話戲顯得不枯燥無聊。後面一場品酒會的戲同樣也是一鏡到底就結束了那個場次。



      除了長鏡頭外,午夜巴黎的剪輯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喜歡用類似融接的方式轉場,上一場淡出時已然稍微浮現下一場的場景,下一場淡入了上一場的畫面還留有一些殘影,這種轉場方式是緩慢而且深刻讓觀眾意識到此刻正在轉場的方式,通常是用在表示時間的流逝,兩場戲之間互相有一定的關聯程度。


      吉爾第一次獨自在街頭遊蕩而迷路的地方就用了這樣的剪輯方式,讓觀眾明白他在路上走了一段時間了,而且他找不到路。電影中後段,吉爾和阿德里亞娜在塞納河畔散步也運用相同的手法轉換畫面。


     
  • 故事


       午夜巴黎這部片得到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劇本還有金球獎的最佳編劇,在故事的編寫方面自然有其厲害之處。
      這個看似簡單的劇本運用主角吉爾的愛情故事做為包裝,但是真正要表現的卻不是任何關於愛情道理,而是個人的處世哲學。整個故事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就是吉爾與快結婚的女友一同到巴黎,最後因為發現兩人價值觀的不同而分開,然而真正發人省思的往往是曲曲折折的過程。我把劇情分為三大部分,按照時間算的話正好將電影平均分成三部分 。




    Ⅰ.吉爾和伊内茲的父母吃飯,遇上了掉書袋的保羅,四人同遊凡爾賽,吉爾的小說被嘲諷是不願面對現實的一種逃避。隔日酒會之後,伊内茲和保羅去跳舞,吉爾則獨自在夜晚的巴黎街頭散步而迷了路,此時午夜鐘聲響起,一輛黃色標緻的的古董汽車將吉爾送回到1920年代的巴黎,也就是吉爾認為的黃金年代。吉爾在那裡遇到了自己崇拜的作家和作曲家,海明威承諾要把他的小說拿給斯坦因看,吉爾欣喜若狂。


      以上為第一部分,為故事開頭的背景交代,導出衝突與困境:即將和女朋友結婚的吉爾面臨了工作上的難題(想從編劇轉職作家,寫小說卻遇到了瓶頸)以及和女友價值觀的衝突(吉爾想搬到巴黎,伊内茲則非美國不可),他們之間還出現了一個伊内茲極為崇拜的掉書袋男人。而第一個轉折點正是午夜鐘聲後出現的那輛黃色古董車,帶吉爾回到他夢寐以求的黃金年代。

     



    Ⅱ.吉爾開始來回穿梭在現代與黃金年代之間,結交了很多作家和藝術家,小說開始有了方向和進展,還遇上了美得令他為之動容的阿德里亞娜。
      但此刻的吉爾又陷入了一個新的困境,就是他愛上了不同時代的兩個女人。
      躊躇不決的吉爾在塞納河畔看到了阿德里亞娜的日記,發現阿德里亞娜也同樣愛上了他,吉爾下定決心要向她求愛,原想帶著伊内茲的耳環去找阿德里亞娜,造成另一波好笑的衝突,最後失敗只好自己去買。


      第二部分的故事中吉爾沉溺在黃金年代,反倒對於自己生活的現代提不起勁,就的困境還沒解決又多了新的困境。


     





    Ⅲ.吉爾把耳環送給阿德里亞娜,這時突然來了部馬車,將他們接回到1890年代的巴黎,那是阿德里亞娜心所嚮往的美好年代。
      兩人甜蜜地約著會,而後在紅磨坊遇到了羅特列克、保羅.高更和賣加,談話過程中,吉爾得知原來在那三人眼中,文藝復興時期才時最好的時代。
      後來阿德里亞娜受邀設計芭蕾舞服裝,吉爾和阿德里亞娜爭論著到底應不應該回去,吉爾發現到不管哪個時代的人都會覺得在那之前才是最好的時代,認為應該要回去面對現實,阿德里亞娜堅持留下,兩人只好分手。
      回到黃金年代的吉爾,得知未婚妻出軌的訊息後,回到了現在和未婚妻分手。最後結局時間又來到了午夜,午夜鐘聲響,但這次吉爾選擇不回到黃金年代,一個人在塞納河畔遊蕩著,遇上了古董店的女店員,兩人一同散步回家卻下起了雨,女店員表示她也愛雨中的巴黎。



      最後一部分是整部電影的高潮之處,如同吉爾訪問黃金年代般,兩人一起訪問了阿德里亞娜口中的美好年代,這裡又是故事的另一個重大轉折點。
      吉爾和阿德里亞娜的愛情好像終於有點結果了,吉爾卻發現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他們眼中最美好的年代,而往往不是自己正活著的那一個。或許一開始掉書袋的保羅說的就沒有錯,他們只是拒絕面對現實而已。想法上出現歧異的吉爾和阿德里亞娜只好各自紛飛。
      這一個轉折讓吉爾明白到,每個時代其實都已經是別人眼中最好的時代,最後他決定留在屬於自己的時代,搬到屬於自己的城市,享受自己熱愛的雨中巴黎。


     


     





  我認為午夜巴黎劇本的可貴之處在於能夠把不同的兩個時代的軸線巧妙地連接在一起,以白天和黑夜作為區分,不會有任何混亂或看不懂的狀況發生。

  

  潛藏在愛情故事底下是更深的關於處世之道的哲學問題,不用義正嚴詞的旁白和台詞,也沒有讓人肅然起敬的人生悲劇,反而是用帶有奇幻色彩和喜劇味道的故事深入淺出說完了想要表達的概念。
  

  這個奇幻故事有個很重要的開端,就是和灰姑娘故事中一樣的午夜鐘聲。也許是受過童話故事的薰陶,夜半鐘聲給人感覺就是有種魔力,很適合在午夜十二點的時候發生一些奇怪的事,很多鬼故事也應其而生。因此把穿越時空的開端和午夜鐘響連結在一起,是劇本的創意之處。儘管也有第三者、出軌等肥皂劇元素,但沒有它流於俗套,不管是與未婚妻的分手或是和阿德里亞娜的分別,目前看來都是最好的歸宿。所有一切都是情理之內(當然除了穿越時空外),而意料之外的。



  除了原來的故事軸線之外,劇本中也會適時地加入一些好笑、無傷大雅的喜劇元素。像是伊内茲父親聘請偵探跟蹤男主角吉爾,最後卻不小心誤入了不知道哪個年代的凡爾賽宮內被追殺。還有吉爾與之傾訴困境的三個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只聯想到犀牛的畫家達力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好笑片段。這兩個段落從劇本中拿掉其實對故事發展並沒有任何影響,可是多了這兩段卻增添了許多趣味性,也不會因此打亂故事的節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木青 的頭像
    木青

    瓶 中 精 靈

    木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